一、1965年(金州紡織工業學校時期)
學院建校即開始了艱辛的發展歷程。
學院的隸屬關系從金州紡織廠代管,到旅大市紡織局管理,再到省紡織(局)廳辦、市局管、廠代管等多種形式變換。
建校當年首批招生95人,1966年受全國“文化大革命”影響,學校被迫停課,后一度并入金紡廠子弟學校改名“金紡中學”。1970年以后,學校以開辦短訓班,為企業培訓生產一線的班組長作為主要工作。1973年開始招收工農兵學員。1978年全國恢復高考后,招收高中畢業生,學制二年,學校教學與管理才逐步重新走上正軌。
學院最初在金州紡織廠醫院北側新建十間平房作為教室,“文革”期間因遭到嚴重破壞,又遷至紡織廠東門外原日偽時期的女勞工房辦學。1970年學校甚至借用金縣駐軍的營房開辦短訓班。1974年,學校與金縣林場簽訂協議,征用22.5畝土地,開始準備重新規劃校園。

金州紡織工業學校

遼寧金州紡織技術學校73年校舍

遼寧金州紡織技術學院75年校舍

遼寧金州紡織技術學院78年海上運動會

實習車間

下廠實習

學生在金州紡織廠實習期間與車間師傅一起學習

教師教研活動

機織專業學生在車間實習

文藝演出
二、1980年(遼寧省紡織工業學校時期)
從1980年開始,學院由原遼寧省紡織工業(局)廳直接管理。
1985年以后,學院改招初中畢業生,學制也由二年改為四年。1993~1994年學校與原大連輕工業學院合作辦學,開設大專班,學制二年。
1981年,學院由金紡北門的勞工房搬遷到新校址(北校園)。1988年經大連市人民政府批準,學院征用吳家村土地143.09畝,開始建設南校園。
1992年,學校參加遼寧省中等專業學校辦學水平評估,成績89.3分,跨入了“省部級重點中?!钡男辛?。1998年學校又通過“國家級重點中?!痹u估。
1993~1995年,學院在葫蘆島、鞍山、本溪、阜新等地設立分校。
“自力更生,勤儉辦學”是學校的光榮傳統。為了緩解學校辦學經費不足的壓力,每年寒暑假教師都參與建校勞動。焊柵欄,做鐵床,拔草種樹,粉刷校舍,修建“丹心池”。學校的每一步發展都凝聚著紡校人的汗水。

原遼寧省紡織工業局申請更名為遼寧省紡織工業學校的請示

原遼寧省紡織工業局關于金州紡織工業學校更名為遼寧省紡織工業學校的通知

1980年遼寧省紡織工業學校的教學樓

1980年規劃北校園

1986年二號教學樓落成

1990年4月益心宮奠基

暑假教工建校勞動
三、1999年(大連輕工業學院職業技術學院時期)
并入大連輕工業學院之后,學校成為大學所屬的二級學院。2002年3月大連輕工業學院金州校區成立,職業技術學院成為職能單一的教學單位。2007年學院更名為大連工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
從1999年開始,學院以招收高中和中職畢業生的三年制高職??茷橹?,1999~2003年學院部分專業開辦招收初中畢業生的“五年制”大專班。2006年以后學院又與部分中等職業學校聯合開辦“3+2”學制的高職???。
從2002年起,學院積極探索“訂單式”和“預就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2003年學院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到97.25%,在全省高職院校中名列第一。
1999~2009年校園基本設施建設又進入一個高峰期,興建了圖書館、大學生食堂、運動場及1棟教學樓和4棟學生宿舍樓,建筑面積由原來的6萬余(平方米)㎡增加到12萬(平方米)㎡。
2007年~2012年學院每年招生人數在1100人左右,在校生規模穩定在3100左右。

更名為大連輕工業學院(1999.12)

新建圖書館落成(2003.10)

更名為大連工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2007.3)

新建學生公寓(2008.5)
四、2012年(遼寧輕工職業學院)
省政府決定成立遼寧輕工職業學院,這是省委、省政府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重大戰略部署。學院獨立辦學,是學校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它賦予了學院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在獨立后的短短二年時間里,全體“輕院人”進一步解放思想,勇于開拓,在背負巨額債務的情況下,仍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加大辦學投入,使校園基礎設施建設、實習實訓條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學院的招生規模激增,專業建設、校園文化建設也得到快速提升。這些成績都極大地鼓舞了全體員工追求美好未來的期望,增強全院師生辦好學校的信心。
規劃已經制定,目標已經明確,遼寧輕工職業學院快速發展的春天已經到來。全院上下要付出更加艱辛的努力,進一步強化內涵、優化條件、提升質量、創新特色,全面推進學校的各項改革與事業發展,為建設一所高標準的省級示范高職教育院校而努力奮斗!譜寫遼寧輕工職業學院更輝煌、更璀璨的新篇章!

遼寧省人民政府批復文件(1)

遼寧省人民政府批復文件(2)

學院成立慶典揭牌儀式(2012.11.23)

舊樓換新顏

休憩花園

有心湖